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2016年工作总结

2016年,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在365-818.com的领导下,在挂靠单位——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所的支持下,开展了学术交流活动,推动了我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协作。

一、学术交流 1. 2016年(第五届)国际电子束离子阱和先进光源物理学会议(PEARL)

会议于6月10-14日在上海举行,由复旦大学主办。来自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和专家近60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在同步辐射装置、EBIT(电子束离子阱)实验装置及其它先进光源相关研究方面做了20余场精彩的报告,学术交流气氛浓郁而热烈。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2.第12届亚洲原子与分子物理国际会议(AISAMP12)

会议于9月5-10日在长春举行,由吉林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所主办。来自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美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32名学者以及来自国内高校和研究单位的94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围绕原子分子结构与光谱、原子分子碰撞过程、强场原子分子物理、冷原子分子和量子信息、超快原子分子过程、团簇物理等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南京大学王广厚院士、日本理化技术所Toshiyuki Azuma教授、澳大利亚Curth大学Igor Bray教授、韩国国家高等科技研究院Jaewook Ahn教授、印度Saha核物理所Purushottam Chakraborty教授、台湾交通大学林圣贤教授和朱时宜教授等38位知名学者做了大会主题报告和邀请报告,另有75份张贴报告参与了交流讨论。

会议期间,还组织了AISAMP系列会议30年庆祝活动。该系列会议于1985年由我国科学家和日本科学家共同发起组织,并自1992年起每两年举行一次,已先后在中国泰安、日本东京、中国北京、韩国浦项、中国台北、日本奈良、印度金奈、澳大利亚珀斯、韩国首尔、日本仙台等地举办。该系列会议是亚洲原子与分子科学领域最高水平的学术会议。此次庆祝活动中,与会各国专家学者畅谈了30年来AISAMP在地区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中的成果及其深远影响。

3. 第七届成像技术及其在原子分子物理中的应用学术研讨会

会议于7月17-21日在甘肃张掖举行,由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中科院近代物理所和河西学院联合承办。来自全国各科研院所及高校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会议收到论文摘要58篇,36位专家做了专题报告。与会专家围绕单原子成像、库伦爆炸、分子轨道成像、强场双电离、极紫外相干光源、自由电子激光和冷原子反应谱仪的研制等主题进行交流,充分展示了我国成像技术及其在原子分子物理中的应用以及相关交叉学科的研究现状、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与会代表还对原子与分子物理学科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进行了探讨。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对原子分子物理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强场物理中的理论问题”高级研讨班第一届研讨会

会议于1月9-11日在长春召开。来自全国16个科研院所及高校的32名强场物理及相关研究领域的优秀学者参加会议,其中包括7名“杰青”。该研讨会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理论物理专项资助,由吉林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所和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所联合承办。会议围绕国家科技发展战略重大前沿问题,在原子分子与强激光场相互作用诱导电离和高次谐波产生、多电子量子效应、阿秒动力学等物理问题及其理论和精确计算方法等方面,开展深入的学术研讨和交流。本次研讨会的成功召开,为开拓创新引领的高水平研究、加强密切的协同研究、推动相关学科领域的交叉合作,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5. 2016年强场原子分子物理学术研讨会

会议于11月26-27日在长春举行。来自全国10余所高校和研究所的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就强场中原子分子电离、高次谐波和太赫兹发射、空气激光、里德堡态激发等国际前沿科学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分析和交流了未来的研究发展趋势。该系列研讨会自2011年起每年召开一次,研讨会集中了国内强场原子分子物理研究主要单位的优秀青年学者,对进一步加强国内强场原子分子物理研究的交流合作和发展壮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6. 第七届冷原子物理国际学术研讨会(ISCAP-VII)

会议于6月18-21日在杭州召开。来自中国(含港台地区)以及美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10余个国家/地区的约32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共安排37个特邀报告(其中境外专家11个)、3个口头报告、74个张贴报告。与会专家对冷原子物理及有关原子分子与光物理近期进展进行了深入交流,分享他们在量子简并气体、原子频标、原子干涉仪与精密测量、单原子(离子)与单光子源及应用、激光冷却技术的应用和冷原子冷分子物理系统的新理论和新方法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心得。该系列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冷原子物理中心发起,365-818.com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同主办,自2004年创办以来,每两年举办一届。与会专家对本次研讨会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一致认为会议影响力在不断扩大,学术水平逐年提高。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必将有效促进国内冷原子物理研究的快速发展。

7. “等效原理检验与引力物理”学术研讨会

会议于12月7-11日在武汉召开,由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主办、武汉物理与数学所承办。来自全国10余所高校和研究所的专家应邀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就基于原子的等效原理检验、空间原子干涉仪弱等效原理检验、快速射电暴检验等效原理、双黑洞并合的电磁波辐射等国际前沿科学问题展开研讨,分析和交流了未来的研究发展趋势。

8. 辽宁大学原子分子物理前沿问题研讨会

会议于1月12-13日在辽宁大学举行,约40名师生参加会议。5名教师分别报告了在光场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与光谱、精确测量方法与应用、光物理与等离子体物理、精确解析势能面构建,以及超快动力学实验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最新成果。会议还特邀瑞典Lund大学Tõnu Pullerits教授做题为“Coherent multidimensional spectroscopy: basic principles,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applications”的学术报告。与会人员与Tõnu Pullerits教授共同探讨了辽宁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学及其相关交叉学科的今后发展方向。

9. 第六届全国计算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

会议于8月5-9日在河南新乡召开,由河南师范大学承办。来自全国80余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33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李家明教授应邀做了题为“从计算科学发展:谈原子分子计算物理的前途”的大会主题报告。随后,24位专家学者作了大会报告。这些报告充分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在原子分子的电子结构与光谱、分子反应动力学、外场中原子分子特性、原子分子精密计算、分子材料(团簇)与器件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180篇,评出10篇优秀墙报论文。

二、专业委员会活动 1. 第八届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会议于2月25-26日在长沙举行,15位委员参加会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物理I处的相关领导应邀参会。会议主要讨论“十三五”开局之年我国原子分子物理发展相关的问题,并就专业委员会的具体事务交换了意见。

2. “原子分子与团簇物理前沿问题的研究”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

会议于9月5日在长春举行。南京大学王广厚院士主持并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关于“原子分子与团簇物理前沿问题的研究”项目的立项情况。项目组成员、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物理I处的相关同志等共计23人参加会议。会议研讨项目的组织实施并决定,在极端条件原子分子物理、冷原子分子物理和团簇物理等方面成立调研组,撰写有关意见或建议,于2017年8、9月份形成项目报告初稿,供进一步研究讨论。

3. 成功推荐陈宇翱教授荣获2016年度IUPAP“青年科学家奖”

7月28日,在两年一度的国际原子物理大会(ICAP)上中国科技大学陈宇翱教授荣获2016年度IUPAP原子分子光物理专业委员会(C15)青年科学家奖(Young Scientist Prize),表彰他在量子信息与量子模拟领域的杰出贡献。

IUPAP青年科学家奖始设于2006年,用于表彰全球物理学各领域有突出贡献且有更大发展潜力的青年学者,包括凝聚态结构和动力学、粒子物理与场论、原子分子光物理等近20个领域,每个领域每届评选一位在本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学家,竞争非常激烈。经过专业委员会多年的工作和努力推荐,陈宇翱教授成为中国在原子分子光物理领域的首位获奖者。

三、期刊发行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是我国原子与分子物理领域唯一的专业性期刊,也是东南亚地区唯一的专业性期刊。该刊由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四川省物理学会和四川大学联合主办。2016年发行量约3000册。

四、2017年活动计划

2017年,将继续组织好相关学术会议,包括全国学术年会等。支持专业委员会委员组织各种小型专门学术交流研讨会,推动学科内外的合作研究。组织参加并争办更多相关学科的国际学术会议。

加强学科发展战略学术研讨,积极与国家相关部门沟通,争取更好地发展学科。规范专业委员会的各项组织规定。在依托单位建立专业委员会网站,宣传原子分子物理研究。

拓展《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的发行内容;提高学报的影响力;鼓励、号召支持办好原子分子物理相关学术刊物等。

 

分支机构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市603邮政信箱(100190) 电话/传真:010-82649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