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报》编辑部2017年工作总结 一、期刊概况 1  SCI期刊引证报告数据情况 1.1 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数据

根据SCI数据库统计,学报2016年影响因子为0.624,总被引频次5663次,他引率60%。期刊引证数据相对稳定。

1.2 论文被国际学术期刊引用的情况

从图1可见,自2006年以来引用学报论文的期刊数量持续增加,2016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反映了学报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数据来自Web of Science。

图1 SCI: 2006-2016引用《物理学报》论文的期刊数统计

2  收发稿和出版情况

2017年,《物理学报》全年共发表文章878篇,8131页,平均338页/期。其中,受基金资助的文章约占95%。(见表1)

表1  2015-2017年收发稿及出版情况统计

年份 收稿/篇 刊登论文/篇 退稿率 出版周期/天 基金资助比例
2015 3884 1325 77.0% 198 95.0%
2016  3407 957 77% 157 94.1%
2017 2730 878 75% 150 95%
3  网络下载数据统计

据编辑部网站统计,2017年学报网站过刊的摘要点击达566万次,全文下载197万篇次。

据清华同方中国知网2017年统计,2016年学报的web下载量为57.78万次,国际浏览量和国际下载量分别为10567篇和10417篇,发行包括17个国家和地区的4284个机构用户。

4  期刊获奖情况

2017年,《物理学报》获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17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等称号。

二、编辑部的主要工作

2017年,《物理学报》全年来稿2730篇(截至2017年12月25日)。完成稿件的查重、入库、编辑初审、专家外审和复审、编辑复审、稿件返修、编辑审查、主编终审等出版前环节,同时高质量地完成稿件的编辑加工、排版制图、三校、通读、核红、审读、出蓝样、审样书等后期出版工作。顺利出版24期、共878篇论文。完成全年24期期刊电子数据向SCI、EI、中国科学引文、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清华知网等数据库的报送工作。在专题组稿、文章推广、期刊宣传、数字出版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不断提升学报的学术质量和期刊影响力。

1. 组织综述专题,提高学术质量

2017年,在编委会和专家的支持下,组织出版了6个综述专题、共119篇文章:1)高压下物质的新结构与新性质研究;2)光纤传感;3)电磁波衍射极限;4)非晶物理研究进展;5)与硅技术融合的石墨烯类材料及其器件研究;6)拓扑经典波动。专题文章的作者来自本领域优秀的研究团队,文章质量高,均为热点领域,对促进国内该领域的学术交流和青年人才的培养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2017年,推出虚拟热点专题“石墨烯材料性能及器件研究”。从学报2015-2017年发表的文章中,挑选与此相关、较受关注的文章,组成虚拟专题,在网站和微信平台宣传,并向有针对性地向相关学者推送,提升了文章的显示度。

2. 加强文章的推送和宣传

1)每期协助主编,评选3篇当期优秀论文,在期刊网站上向读者推荐。

2)每期文章分领域通过email向小同行推送目录和文章链接。

3)对于专题文章,建立同行数据库,制作专题页面和电子抽印本,完成小同行推送;制作纸质抽印本,在学术会议上赠阅。

4)设计制作“专题手册”,用于专题的宣传和推广。

5)为了使更多人关注专题,策划时就通过微信平台征稿,起到了宣传作用。如:计划2018年6月刊登“磁斯格明子”专题,经微信平台宣传,受到该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

6)借助物理所微信平台宣传专题文章。物理所公众号有40万订户。为了扩大重点文章的宣传,编辑部邀请客座编辑撰写科普文章,通过物理所公众号,对“电磁波衍射极限”和“非晶物理研究进展”专题进行介绍和宣传。

7)参加中国科协“中国科技期刊年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从学报2013-2017发表的文章中,根据论文的工作和被引用情况,推选了3篇候选论文,并推荐了3位论文评选专家。

3. 评选高被引频次论文

为鼓励学者们多宣传引用,吸引更多优秀论文投稿,编辑部2017年首次遴选高被引频次论文,进行公示和奖励。从2014-2015年发表的论文中,遴选出30篇被引频次高于期刊论文平均引用次数10倍的文章予以奖励。作者对此反应很积极,表示今后好的工作将继续投给学报。

4. 期刊宣传工作

1)参加学术会议,了解学科进展,与学者交流并建立联系,宣传期刊,组织稿件。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编辑部人员共参加相关学术会议28人次。积极争取在会议文集上刊登宣传页,在会上摆放宣传海报、发放宣传册,争取口头报告等形式,宣传期刊,吸引稿源。

2)利用新媒体技术宣传期刊。不断完善学报的微信服务号,定期更新当期文章,及时推送专题和优秀综述文章,丰富的信息和便捷的查询功能受到读者的认可,订户数持续增加,已突破2万。借助微信平台宣传专题文章和特邀综述文章,在相关的学者微信群推送,受到学者的好评和欢迎,效果明显。

3)邀请编委在学术会议上,帮忙宣传期刊。2017年,两位编委在3个学术会议上帮忙宣传了《物理学报》。

5. 学术传播和普及工作

为做好学术传播和普及工作,12月15-19日编辑部与365-818.com科普工作委员会、女物理工作者委员会、甘肃省物理学会联合组织“物理学前沿·科普报告兰州行”活动,邀请5位专家分别在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中科院近代物理所、兰州一中、兰州大学附中和西北师范大学附中组织了13场报告会和两场座谈会。参加报告会的师生人数达3000余人。专家们的科普报告受到中学生的热烈欢迎,每场报告后的提问环节都很踊跃热烈。此次活动意义深远,编辑部将持续组织这类活动,将爱物理、爱科学的种子散发到全国各地,为促进物理学知识的传播和物理学科的发展尽心尽力。

6. 编委会建设工作

1)2017年初,经365-818.com批准,学报完成2011-2016届编委的换届工作,并借此机会,经主编同意,将《物理学报》& CPB两刊编委会组成架构进行了调整,正副主编和编委的任期统一调整为2016-2020,组成第19届编委会,以便编委会的沟通和管理,更进一步发挥编委会的作用。

2)成立《物理学报》& CPB两刊青年编辑工作组,以期提高两刊在国内外青年物理学界的学术影响,凝聚国内物理学研究青年骨干力量,发展两刊编委会的后备军。首届青年编辑工作组共29名成员,其中,7名杰青,6名优青,8名青年千人,2名青年万人计划,4名长江学者。该工作组已为期刊策划组织了2个专题,并协助策划2018年青年学术论坛系列学术会议。

7. 编辑人才培养

编辑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影响期刊发展的重要工作。编辑部所有编辑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培训和会议中继续教育,不断提高编辑业务水平。2017年,责任编辑参加相关业务培训班和学术研讨会共计14人次。编辑部青年编辑参与“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十三五规划——科云出版”项目,负责项目稿件处理流程的设计和测试;参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印刻期刊平台项目”,对项目采编系统进行测试并给出修改建议;1人应邀在“第17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青年论坛上做大会报告;1人应邀在“小编讲堂”做专题报告;1人获得“第8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奖”。发表编辑文章1篇。

8. 不断更新出版理念和技术

随着网络、媒体、传播理念和新技术的涌现,期刊的出版理念与技术也在不断更新。2017年,借鉴国际一流期刊的做法,编辑部实现了期刊的“增强出版”,即与稿件相关的其他研究内容,如:研究结果细节、研究过程与方法的说明、子成果、拓展成果、实验数据和实验视频等,在文章发表后可以与文章一起放在期刊网站,作为对文章的补充出版,有利于读者对实验数据的使用。

9. 完成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第四期项目验收总结

《物理学报》获得中国科协学术质量提升项目2015-2017年的资助。2017年,编辑部按照中国科协的要求,提交了项目执行期内期刊统计数据、相关成果及总结报告。三年来,学报的期刊数据有可喜的变化,他引率逐年提升,据中国科技信息所和清华知网的统计数据,期刊的影响力指标在国内物理学领域期刊中名列前茅。

三、存在的问题和 2018年计划 1. 存在的问题

1)受科研和教育评价政策的影响,以及语种限制等因素,约到好的工作和文章很困难。作者没有积极性,因为投入产出比低。学者们普遍倾向于撰写英文论文,便于与国际同行交流;尤其倾向于将较好的工作投向国外影响因子高的期刊。因此,学报约到好的稿源很难,这一点在组织专题过程中深有体会。

2)受语种的限制,虽然被SCI核心库收录多年,但影响因子提高很困难。加之,国内期刊在引用上不受学者的重视,提高引用率很难。再者,由于学报的定位和责任,为培养青年人才和学科发展服务,不能大幅度减少发文数量。虽然近年来已经适当控制了发文量,但年发文数量仍然接近900篇。在这么大的体量下,提高影响因子更不容易。

3)编辑部人员的稳定和发展也是个问题,期刊编辑在职业发展空间上非常有限。

2. 2018年计划

《物理学报》将继续保持自己的特色,定位于为国内物理学界服务,建设好平台,促进国内物理学的发展、产学研的融合,以及青年人才的培养。

1)继续加强组稿工作,争取出版6-7期热点领域专题。

2)开辟精品栏目,刊登优秀综述文章,为培养青年人才、促进国内相关学科发展服务。

3)继续组织物理学前沿科普巡回报告,做好学术传播和普及,宣传期刊。

4)升级网站系统,提升出版服务水平。

5)持续做好期刊和优秀文章的宣传工作。

6)发挥编委会和青年工作组的作用,策划组织研讨会、论坛等学术活动,提升期刊影响力。

希望凝聚编委会、学者和作者的力量,将《物理学报》的学术质量和期刊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学会出版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市603邮政信箱(100190) 电话/传真:010-82649019